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新聞資訊

論壇

溫哥華地產

大溫餐館點評

溫哥華汽車

溫哥華教育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中國的問題比30年前的日本"嚴重得多"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辜朝明(Richard Koo)是野村綜合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,曾就經濟問題為幾位日本首相提供建議。他因闡述“資產負債表衰退”的概念並解釋其導致日本所謂“大衰退”而聞名。


辜朝明在接受南華早報采訪時指出,典型的衰退被認為是商業周期波動的自然結果,而資產負債表衰退則以私人部門高額債務為特征,這導致儲蓄增加,進而因家庭消費減少和商業投資下降而導致經濟放緩。

雖然發達世界大多在應對高通脹問題,但中國的消費價格指數環比上漲不到1%,已持續一年多,消費者儲蓄,許多企業在政府推出重大刺激措施前也都在觀望,不願擴大投資。 辜朝明與記者討論了中國經濟、面臨的問題。


**在高負債和房地產危機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中——這兩個問題您認為可能導致資產負債表衰退——中國可能面臨哪些風險?**

我多次受邀在中國發表演講,並參與一些政策辯論。很多經濟學家擔心中國可能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,但也有其他觀點存在。

盡管中國第一季度的GDP增長達到了5.3%,但許多人依然感到沮喪,不知道在貿易緊張局勢依舊高漲時,制造業主導的增長能否持續。 有人說(經濟問題是關於)結構性改革,與資產負債表無關。他們認為只要進行一些貨幣和財政刺激,一切都會好起來。

這些是30年前日本問題開始時的典型論點。國家不斷嘗試各種結構性改革政策,但花了20年才從那場混亂中走出來。

另一方面,美國在(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衰退)初期也有類似論點,但在頭兩年內,(前美聯儲主席)本·伯南克讀了我的書,意識到這是資產負債表衰退。一旦他意識到這一點,他開始推動財政刺激(用著名的短語“財政懸崖”),這與他最初認為貨幣政策可以單獨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的判斷相悖。因此,美國較快地走出了那場(衰退)。

歐洲主要政策制定者根本不接受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。因此,他們繼續推動結構性改革,浪費了幾年時間。歐洲花了幾乎是美國兩倍的時間才走出同樣的資產負債表衰退。

所以,如果你采取正確的政策,你會相對較快地走出衰退。但如果不這樣做,你可能會陷入其中很長時間。

**所以,您的建議是,中國決策者應該著眼於如何降低資產負債表衰退的風險,並承諾立即采取相關措施?**


是的。

關於財政刺激的規模,我認為當你要犯錯誤時,一定要確保刺激措施過大而不是過小。必須要大,因為資產負債表衰退會迅速摧毀經濟。

如果(刺激)太小,經濟開始迅速衰退——而你只在那時決定(實施)更大的刺激——那麼成本將遠高於一開始就采取正確的規模。

如果你讓中國經濟遭受非常嚴重的打擊,然後試圖幫助它恢復,考慮到其規模和全球影響,後果可能會非常嚴重。


對那些對中國資產負債表衰退持懷疑態度的人,我的回應是:我們在2008年嘗試過大規模刺激,這幾年後造成了各種問題,所以我們不想重復同樣的錯誤。這似乎是目前的主要考慮。

我的反駁是:當中國政府宣布4萬億人民幣的計劃(在2008年11月)以維持8%的增長時,全世界的經濟學家都在嘲笑。他們問中國如何在全球經濟崩潰、中國股票到那時已從高點下跌70%的情況下維持這種增長。

但一年後,中國在2010年第一季度錄得11.9%的增長,沒有人再笑了。這種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恢復了信心,因為人們認為中國會像美國歐洲日本一樣陷入困境。更多的信心有助於增加消費和投資,使經濟重新運轉起來。

當然,4萬億人民幣的計劃在隨後幾年中債務和過度投資過多。

所以,教訓是你首先要投入大規模刺激,以贏回政府能夠維持增長的信心。然後,一旦經濟重新運轉起來,你就開始減少刺激。(在2008年的經驗中),中國在第二年記錄了更高的增長,所以應該開始縮減計劃。

我認為今天我們也需要這樣:一個大計劃,而且這個計劃應該是長期的。當人們感到有信心時,一些人可能會增加消費和投資,那麼我們就能更快地走出這個困境。

所以,你提出一個非常有保證的計劃,比如五年。如果在第二年,經濟已經恢復,你開始削減它,以防止經濟過熱。
不錯的新聞,我要點贊     無評論不新聞,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
上一頁123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55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.0028 秒